李思晓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浏览: 312

新诗还待故人言-南回不归**南回不归**天越高人越小**南回不归*天越高人越小**元朝末年,张士诚占据吴中,政权相对比较稳定,加上其比较注重文化建?


新诗还待故人言-南回不归
**南回不归**天越高人越小**南回不归*天越高人越小**

元朝末年,张士诚占据吴中,政权相对比较稳定,加上其比较注重文化建设,相继开设了弘文馆、集贤馆等机构,专门征集那些有文学才能的人,遂形成了以苏州、松江等地为中心的文学文化圈,一时间吴地文学亦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
周砥,字履道,号东皋,别号匊溜生海博翻译社,元末书画家、诗人。泰定元年(1324年)出生于平江路吴县(今苏州)。晚年与高启、徐贲等人结社,成为北郭诗社的重要成员。他幼时家徙无锡,学举子业,且立意作诗四月的某时,豪放自好,不泛交。至正十一年(1351年)、至正十二年(1352年),他往来于无锡鸿山与玉山草堂之间,为“昆山才子”顾阿瑛的座上客。
因兵乱避地,至正十三年(1353年),周砥去到宜兴,客居于阳羡荆溪的马治家。两个人“情相得,习相同鞠知延,才气相下上,其闲情雅韵,固非流辈相及”。他们经常出没于荆溪之南的山中,“天高气清间,相与登铜官,窥玉潭,咏颐山”,互为唱和。至正十六年(1356年),周砥作《宜兴小景图》。马治的家乡有很多富人,与他关系好的,都置办了酒席招待周砥。周砥却对此甚是不喜,遂于一夕留书作别,夜半就离去了。
西风洲上荻花明,秋水船头落雁鸣。谁抱琵琶凉月里,为君弹作断肠声。(《次韵发齐门》)

言甘知有吝,味旨闲其多。居恒属念虑,抱朴心靡他。淳风返元化,至体适平和。意胜惟自然韩国邪恶漫画,道存谅不磨。营营彼浇俗,机巧滋烦苛。身偕百忧长,奄忽其奈何。(《尚朴斋》)
忆汝草堂何许在,辟疆园里玉山陲。方床石鼎高情远,细雨茶烟清昼迟。鸿雁来时曾会面,枇杷开后更题诗。山中容易年华暮,书史娱人总不知。(《玉山草堂》)
至正二十年(1360年)前后,晚年回归吴中的周砥,开始与高启、杨维桢、徐贲等人交往,并结成了北郭诗社,互相唱和。清代文学家、书法家翁方纲在《石洲诗话》中有记:周履道与高季迪、徐幼文结社,其诗清迥有逸气,非一时徒事长吉调者可比。
其中,高启与他“相与论诗甚契”。一日,雨霁鸟鸣玏怎么读,乔木荫壑,高启邀周砥坐盘石,命诸生行觞鼓琴。酒酣,周砥起歌其诗数章,既而叹曰:自吾别孝常,去荆南,谓山林燕咏之乐,不可复得矣。今乃与吾子相羊于此,岂偶然哉?尔后又说:吾衰矣,恐无以称列于后,苟得片词之传,使吾名因而自见,亦可以少无憾矣。

张士诚占据吴中后,周砥亦去会稽投靠张的军队。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他在会稽军中被俘,死于狱中,年仅四十岁。因其膝下无子,友人吕敏为之收诗。徐贲曾在《书荆南倡和诗集后》中写道:无何,季迪东游越,予卜居吴兴之蜀山,履道亦从军去,遂没于兵。呜呼,今已十又五年矣。高启则作了《哭周记室》诗:万里一羁臣,悲歌楚水春。漫期重会面,竟作永伤神。主祭唯孤侄冥王娶后,收诗有故人。独挥闻笛泪,斜日下西邻。
才弄新春色,已有萦愁意。欲倚不成眠,待扶还似醉。疏雨飘枝湿,暮雀衔花坠。脉脉独含情,故园那得至。(《对新柳》)
诗酒尚堪忘世虑,陶然且复咏闲居。园林几日清秋好,风雨一番黄落初。翳翳荒村烟景寂,迢迢虚阁暮钟疏。经时不得故乡信,谁道雁来能寄书。(《雨后偶题》)
数卷《楞伽》一缕香,门前尘土浩茫茫。何人尚觅安心法,此处真堪选佛场。寒月流为千嶂雪,晚风惊散一林黄。可怜结习消除尽,笔舌纷纷故未忘。(《纵笔一首》)

元末明初学者谢应芳亦写有《怀周履道》诗:平生多朋游,穷途见交态。孰谓新相知,情如旧亲爱?秋风自摇落,松柏岁寒在。而好友马治则作《周履道哀辞》称:穷达贵贱已不足介于死生之间,惟其无三尺之孤,遗其诗在,人未有裒之四方而编之,为履道可哀也。并作《悼周履道》诗:少年往往轻离别,老去方知隔死生。犹忆东归逢暮雨,宁知佐画向边城。赋诗还爱军中乐,破栅因提帐下兵。吴越一家今独见,伤心为尔泪纵横。
其人性宇闲静,学艺淹博,工于文辞,雅精六法。以吟咏擅长,而格调极谐婉。小楷、行草则效苏轼书甚工;行草书运笔分行匀稳。书有《周履道诗简》、《周东皋与陈惟寅诗帖》等。亦善山水,能于王蒙、黄公望两家法度外,独标平淡清远之趣。祝允明有云:“詹(希元)、解(缙)鸣于朝,周(砥)、卢(熊)著于野。朝者乃当让野。”
明代藏书家许元溥则在《吴乘窃笔》中记:(周砥)与倪云林最相友爱,故其诗画亦似之。周砥曾经写有《寄倪云林》诗:一生傲岸轻王侯,视彼富贵如云浮。鲸鱼未化北溟水,凤鸟独宿昆仑丘。含光韬耀人所慕,才华自可称独步。手弄云霞五色笔,写出相如《大人赋》。而倪瓒则亦作有楷书《呈履道先生诗札》。张嘉蓉
泠泠不能休,瑟瑟还复辍。宫商发金奏,波涛满林樾。闻性无合离雷小雪,声尘自生灭。适观喧中静,坐对窗间月。(《西池夜坐听风竹》)

凄凉怀故旧,寂寞卧丘园。溪冷风蒲折,林高雨竹喧。渔人留野渡,田犬吠衡门。无限清秋意,何从制一言。(《雨中一首》)
枫林寂寂水边村,雁子啼时归故园。舟楫暂移秋色里,郡城遥望夕岚昏。情知远道难离别,心喜高堂得凊温。草阁无为掩扉卧,新诗还待故人言。(《留别孝常》)
周砥生前与马治合著有《荆南唱和集》。他还曾以此示高启小爱进城,称:此野人之辞也,恐世之嗜好者少,故未敢出,子今为我评之。而高启看后则大加赞赏:予读之,爱其清粹雅淡,有古作者之意,湖人vs雷霆因乞而藏于家。高启还写下了《重读荆南集有感》:生别犹疑得再逢,楚天云树隔重重。愁来读尽荆南稿,风雨空斋掩暮钟。徐贲则作有《题吕山人所藏马孝常周履道荆南唱和集后》:故友空悲生死异,名州曾托乱离频。因君重读荆南集,已忆溪山又忆人。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亦在《姜斋诗话》中称:若刘伯温之思理,高季迪之韵度,刘彦昺之高华,贝廷琚之俊逸,汤义仍之灵警,绝壁孤鹜,无可攀蹑,人固望洋而返;而后以其亭亭岳岳之风神,与古人相辉映。次则孙仲衍之畅适,周履道之萧清,徐昌谷之密赡,高子业之戌削,李宾之之流丽,徐文长之豪迈,各擅胜场,沉酣自得;正以不悬牌开肆,充风雅牙行;要使光焰熊熊,莫能掩抑,岂与碌碌余子争市易之场哉?

马治,字孝常,一字元素,元末明初书法家、诗人。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前后在世,常州府宜兴县人。初为僧,能诗。元末与周砥避乱隐居于荆溪西涧,并为周砥具舟车,尽穷阳羡山溪之胜,以诗唱和,成《荆南唱和集》。另还著有《海鱼集》。明洪武初年(1368年),他由茂才(即秀才)举授河北内丘知县,终官于建昌府(今江西南城)同知。
其人少好学,精通经史、诗文,善行书。诗文典雅冲澹、善真,行书、小字则法晋、唐。清代诗人陈田在《明诗纪事》中称其:俱清粹雅淡,有古作者之意。马治曾新得一宠妾华娱高手,元末行枢密院判官张昱还为此写下了《寄马孝常》:好是吴门马孝常,百年俱是梦中忙。谩凭青鸟往相问,说道白眉今更长。阳羡故人俱契阔,鲸湖归棹又相将。重来定及先春雨,要试陶家雪水香。
何许开樽散旅愁,疏帘冰簟水南楼。天边远岫一黄鹄,雨里垂杨双白鸥。闲对故人思故国,不堪归梦阻归舟。东行未见烟尘静,肠断高堂鹤发秋。(《五月廿日雨中饮南楼》)

朝朝感霜露,昔昔梦乡关。何以慰亲念,空悲行路难。东城三百里,南雁一封书。整待今晨发,秋风吹弊庐。失身红尘里,世路转愁深。不汲寒泉井,何由清我心。朝露涂野草,颜色暂辉光。不知秋节去,朝露变为霜异龙花都。操弧力不任人魔借犊,弹琴知者稀。白驹空谷里,吾道此焉依。(《绝句五首》)
君子之所乐,其乐且何如?结庐在丘壑,委怀在诗书。肃肃整冠带,雍雍对唐虞刹那清欢。披阅抱中默,讽咏博怡愉。圣贤千万言,要之归一途。涣焉心解悟,充然道敷腴。孰云足自守,觉可觉其余。舍前有修竹,舍后有芙蕖。掇莲置俎豆,清风当座隅。倦来聊掩卷,步出临前除林正疆。形气既和顺,支体亦安舒。不知老将至,但尔惜居诸。君子之所乐,君子不我愚。我歌适有会,愿言毋沦胥。(《读书舍赋君子之所乐》)
风华不待晚,露叶已惊秋。所以贤达士,志不忘林丘。功成身自退,啸歌常悠悠何禹萱。
(图片来自网络)
全文详见:https://www.p66p.cn/944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