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晓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浏览: 298

教育论文:《关于书法的一些方法》之“心”选自孙德明临池札记《书乐同流》(未完待续)-日月音乐黑白天地2018.2.23(接上文)心钢琴演奏中的“心?


教育论文:《关于书法的一些方法》之“心”选自孙德明临池札记《书乐同流》(未完待续)-日月音乐黑白天地
2018.2.23

(接上文)

钢琴演奏中的“心”,如同“乐由心生”。情感的东西,对于任何艺术门类,都应该是这样的吧,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言:任何艺术的梦葫芦里,装的都是气韵一个道理。然而,只有从心而生还远远不够,因为除了情感,还有思想。因此,钢琴演奏的心,包含着情与理两方面的的因素。钢琴演奏的情感需要“发之于心”、“顺乎于心”、“合之于心”,一定要自然的出乎于心。同事,钢琴演奏的控制、布局、安排等,却要“思之于心”,即一定要一心之思,心之智来约束自己演奏的一切。当然这两者相互借用,霍小红相互依存,相得益彰。
首先需要热情。和任何艺术门类一样,钢琴演奏者必须要有热情。自然的热情,适当的热情,真实的热情牛岛良肉,发自内心的热情。完全没有热情的、机械式的、冷漠的演奏,也许也有一定的市场和观众,但终究没有多少艺术生命服部直臣。正如我在我的第一步歌词集“后记”中,谈到歌词歌曲创作是说过的:如果一味地追求一种格调一种模式,只能是把一位老太婆,着意打扮一番之后推进婚姻介绍所,即便阴差阳错地遇上一位郎君,终归没有了多少新鲜。热情是任何艺术表演的根本所在,亦所谓激情。
从有了录音为佐证以来(注意,这完全和书法一样),上世纪的演奏曾走过一段“之”字形的发展道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浪漫作风,充沛的激情,自由的处理,狂放的表演,不收任何约束的过于夸张的艺术表现美啦张博,是一代才华横溢的却也无拘无束浪漫主义钢琴家的特征。到了五六十年代,情像理逐步过渡。不带个人感情的、完全终于原作的、冷静甚至于有些冷漠的处理,电脑技术一般准确无误的技术,是这一时期的特点。但是这种风气不过二十年,又被新的潮流所代替:这就是在充分学术依据的“理”的基础上,恰当地、有控制地注入演奏者个人情感的做法。事实上,每种不同风格在情与理的关系以及表达方式上均有所差别。因而,热情必须适当,必须由作品的基本风格为特征,作品本身的特殊性质以及优质者本人的美学观念与个人嗜好趣味所决定。
比如说,巴洛克时期的作品,热情灌注在作曲家对形式的完美和音乐内部结构的平衡感的基础上,因此,这种热情必定是有克制的。就像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曲家巴赫、亨德尔、斯卡拉蒂等人的作品,热情实则有度,犹如绅士般的风度。这一点我会在关于书韵部分章节中详尽阐述。到了古典主义时期的作品,相比巴洛克时代的作品,就显得更为直率地表达作曲家内心的热情,但这种热情任然主要与追求尽善尽美的结构的均衡相关联,依旧有所收敛,并非毫无节制地放荡不羁的激情。再到浪漫主义时期,音乐风格犹如孕育了很快就之后的突然喷发,风驰电掣、雷鸣电闪、疾风骤雨巨浪滔天般的非常真实表流露着自己的激情,甚至于毫无约束。
再过渡到印象主义时期,大多注重起了由揭示内心的情感外化为刻画音乐的色彩、光纤、音响效果等方面,虽然也是一种着色了的热情,但相对而言还比较冷静权霸天下,比较客观。之于20世纪的绝大多数作品,则进一步倾向于将过去处理成一种打击乐器,音乐也被物化。因此,这类作品的热情,同样也就被物化成略带狂热的却又机械的热情。吉祥当代一窝蜂的口水歌,常常被表现为铺天盖地的音响效果、电子化了的机械般的节奏、极端的音区音色音量以及极端化了的对比。这种热情貌似狂热,实则狂躁浮华,与真正的浪漫主义作品中的热情那一相提并论。正如我说:草根文化,势必要变成文化的草根。是草根就一定会腐烂…
无论何种热情,都必须动之于心,、感之于心,发之于心。只有从内心深处自然流露出来的热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作品所需要的热情,记住:绝对不是矫情!一个字:真刘冠希!!因此,要在演奏中注入自己的热情,唯独有用心体会音乐,让内心的感受与音乐完全融为一体,才能够创作真正的音乐,艺术生命自然也就能够升华而又长远。书法又何尝不是了?
其次就是想象。关于这一点雨后春笋造句,我虽然已经在上文中略有所述,但是,想象这玩意儿,就像一个牛皮糖一样,粘住了再也无法分开。艺术的通感,首先来自于各种联想和想象。所以,在这里,我还要用“心”说说想象。心乃小宇宙,是人的思想、幻想、想象所能自由翱翔和驰骋的唯一天地。庄子思想中最引人入胜的就是“逍遥游”明我以德,也就是“心之游”。“乘物以游心”、“以出六极之外”、“以处旷壤之野”,即所谓上天入地,无所不能。钢琴演奏的至境,大概也正在演奏者处于半迷半醉之态,任凭想象自由飞翔的境地。
为了揭示音乐的内涵和意境,演奏家需要丰富并极力发挥的想象。想象不同,意境不同,不收任何约束的联想和想象,是造就一位演奏家,在具体的演奏过程中,能不能实现自己完美演绎的关键。靠什么联想和想象?我以为要先练外功蔡远航前妻,再修内功。所谓的外功,就是扎实的基本功,能够驾驭这首作品的外在技术能力。所谓内功,除了对作品的彻底消化和理解之外渔貂,还要建立在历史、文学、绘画、喜剧等等其他门类艺术的修养上。非常之多的钢琴音乐作品,本身就与文学等密不可分。书法亦然,更何况我这本书的理念就在书乐同流。若右转一首抒情的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小品,您如果无目的无节制地想象到狂风暴雨,洪波涌流,也许会反胃。而书法作品汪林林,如果您书写的是一首大气磅礴的宋词,您却反过来自想象成了诗经中幽情雅致,同样会使整体效果大打折扣。
只有专注于内心的宁静,保持内心的平和,就会做到心静如水,而神游似鹏。切不可手舞足蹈,乱想乱弹。外在的动态是演奏者或书写时的状态,并不代表他联想到了什么,想象成了什么。只有在心境保持高度的宁静状态之下,思绪才会纷飞,遐想才会翩然,自然就会带给音乐无限生机,书写的作品也就充满了活力和韵味。
再说说控制。优秀的钢琴家不仅需要充沛的热情和丰富的想象,而且还需要严密的控制和精心的设计。无论控制还是设计,都需要精心状态下的深思熟虑。控制什么是前提,比如说对身体的控制,对音乐记忆的控制,对表现方式的控制,对演奏过程中的情绪的控制等等。无论喜庆还是悲伤的音乐,只要进入演奏状态,人的神经系统就会开始兴奋和紧张起来,所以,需要控制,有戒指的,能与作品完美结合的控制。毫不含糊,书写过程的控制则更为突出,否则还真成了一片涂鸦一片墨黑。
演奏动作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包括呼吸。在一首乐曲中,从开始的第一个动作到结束,都会有一系列的弧线将其连贯。即便是稍有停顿,也不能让整个意境戛然而止。书写时的每一提按、顿挫,轻重、缓急等,都在起笔落笔运笔处微妙地控制着。或端坐于桌前,或静立于案头,还是疾驰于方寸之间,控制,是完成一幅作品的事先约定。这一点是重还是轻,那一横是浓还是淡;控制其实就是实现设计好了的、也可以说是预想好了的思绪。我总以为,对于任何艺术创作,即兴的行为是不可或缺的添花,但不宜多,甚至于不宜突然出现。
尤其是音乐作品,它不同于文字的东西。所以,演奏中无时都不在高度地反馈各种信息。集中精力,方能游刃有余。但我在这里所说的控制,并非漫无目标的控制。只是说演奏者或书写者在自己心中事先一定要有一个标准鬼面夫君,一个很高的标准。这回平日来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一样,如果没有规划和计划,眉毛胡子一把抓,那绝对不会成功。即使您写出来的字儿犹如打印出来的一样规范整齐,也不具备鲜活灵动的生命力,又何谈艺术价值?!
心有所求,手有所得。工具是完成技术的,它距离艺术还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我才不止一次的提到:技术,技巧,技艺。说实话,哪一位演奏家或书法家不可能一辈子就会演奏(书写)一种风格的作品,演因此,给自己树立一个平时积累过的最高标准,在那一刻用字自己的心上,再尽善尽美地表现出来,才是控制的最高境界和所为。
对外力的控制相对而言还轻松一些,但对情绪的控制,其实属于心理学范畴的东西。但在钢琴家演奏时,一定不能气蛋刀门浮,不能性急,不能焦躁。气浮则容易忘记,性急则容易赶快,而焦躁则完全会错。所以,除了控制自己狼嚎的演奏情绪之外,还要事先有所设计。这种设计那溪那山,从表面上看,似乎也属于外在的形式,但是,只要你平心静气地和音乐交流,告诉它什么时候该怎么处理,什么时候要如何表达等,音乐是听话的,正如您演奏的音乐会迷倒观众一样。
发之于心,操之于指,动之于身,现之于乐。身心的结合,也就是控制的精髓所在天使的呢喃。所有的境界,其实都是靠平时的积累和悟性使然。前面说过,心就像一个小宇宙,您能飞多高,首先要学会驾驭福布斯排行榜。而要轻松的驾驭,就必须要合二为一。全身心的投入进去,方能出神入化。
(未完待续)
全文详见:https://www.p66p.cn/25615.html

TOP